找到相关内容8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苦”之“自度”与“罪”之“救赎”

    救渡者的灵光,把一切的冷漠、邪恶、自私、妒恨亮出来,以此灵光透澈灵魂。蒙蔽灵魂的堤坝经此“跳跃”而被跨越,所谓“悟”的降临应该也只能以这“跳跃”的完成为终极的判断标准。  回首西方近代哲学,从笛卡尔、康德...价值相对主义。然而,把价值判断落实在个体心性上,虽说是加强了“修心”、“养性”之功夫,却有可能导致善恶的混淆不分,并最终导致对扬善惩恶的懈怠,因为,这种判断标准缺少以“菩萨行”为指归的“神性尺”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460265.html
  • 人类心灵与文明本性(2)

    朋友结婚,我们会打听现在一般的送礼标准是什么。这个标准就成为对我们的约束。具体送多少则取决于对双方关系的判断,这是个人的。这种选择是自由状态下的自然认可。可以产生,当然也可以消失。所以一般规则也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迁的。  如果每个人为自己的利益考虑,那么一个标准认可度越高,变化越小,它就是一个社会中越多的人认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。从这就可以看出英国习惯法的精髓。从这个一般规则出发的个人判断就是围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161811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法总述(下)

    更加明显。法律的本质作用在于维持秩序,它是一种规则,对它的有意义的判断应该是是否有效的完成了对于正常秩序、有利于该社会正常存在发展的秩序的维护。判断标准不应拘囿于形而上的讨论或者先入为主的先进、落后...的正常秩序通过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、为一般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或者说习惯就可以维持。人们之间的矛盾以该习惯为标准也可得到解决。随着习惯普遍性以及为大众接受程度的深入,特别是在处理矛盾与纠纷时对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765251.html
  • 试探北宋僧佛日契嵩释儒一贯思想

    判断儒释道三教之间,何者为正统的标准。这个判断标准,隐含著中国社会体制的基石——宗法制。  在性情问题的看法上,韩愈认为:“性也者,与生俱生也:情也者,接于物而生也。”在人性本质上的看法,韩愈和...思想的内涵从奉事父母的行为,以及子女父母之间单纯地上对下的关系开始转向,转向与宗法制度的权力相结合,而且无限上纲为重要的伦理价值判断。跟随鲍国顺教授的观点,孝道思想的演变在《礼记·哀公问》篇中已出现“...

    妙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267857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赞道,这个天帝关键时刻皈依佛,还是很有智慧的。可见天帝的也是依托不住的,他不是我们最终的皈依处。  那么,对于究竟归宿的选择和分辩的判断标准是什么?  第一,他已断除了烦恼;第二,他不在共业之中;第三...宗教,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。  对各种信仰之判断  关于生死,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,什么都没有了。他们以看到的为准,看不到的就不承认。比如它认为人从生到死就是一圈,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,前边也没有,后边也没有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僧兵研究

    准确性是这个项目的判断标准。  并不是所有的僧兵都参加跳跃比赛。但凡参加的人都组成一个团体叫林卡会。这些组织向各阶层的俗人男女开放,但俗人不能参加比赛,在安排赛事过程中也没有发言权,但他们可以和僧兵一起...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,故意作出错误的判断,以弄清被访者是否会纠正我。他们确是常常这样做。   尽管我的被访者很有限,但他们却代表了藏族所有除安多(现代行政区划不属于西藏自治区)以外的主要地区和西藏西部。...

    梅·高尔斯坦 撰文 黄维忠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270523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

    以思维方式的启发以及价值判断的准绳。如果说唯识三性说的骨架多来自声闻佛教的话,则其神髓多取法于初期大乘。   依俗谛来说,三界缘生诸法如梦如幻唯是假名;依真谛来说,圣智所行的不生不灭的毕竟空境是最高真实。唯识学以二谛的判断标准界定了三性。认为遍计所执自性和依他起自性,二者是乱识及其虚妄所现,因而是杂染的是被舍弃的对象。不仅舍弃遍计,而且舍弃依他,《瑜伽》言:“问若观行者随入圆成实自性时,当言除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6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七)

    ,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——世间识是颠倒识。既然是颠倒认识,那就不能以它为正量(判断标准),即不能以凡夫见了就认定是有,不能以凡夫没有见就认定为没有,所以凡夫的认识根本不可信。我们知道自己的认识...、久了,就形成大的病变。所以说,“百病由心生”。 又比如,有人养成一种偏激的个性,他习惯用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。常常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对,常常会感到失望和生气。这个心态一直造成他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6395573827.html
  • 戒律与政治、法律原理之同异

    4) 显然他认为高尚卑贼的判断标准,不应来自阶级意识,而应取决于个人的行为。他曾说:「莫问出生,只问行为。实则火自薪生,即便卑贱之家,亦有牟尼、有识者、高贵者、知惭者。」(注5) 此外在《阿含... 威的仲裁标准何在?这不能全凭仲裁者本身的好恶,而须要有一些客观的依凭。这些依凭,如前(第一章)所述:未必已化约为成文法,但必然已是不成文的习惯法(customary law) 。即便仲裁者本身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74069.html